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如何基于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命题。针对学校招生,教育部办公厅《对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5)的通知》明确提出,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要求数学、科技类等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实验项目要坚决不掐尖、重培养,原则上不得与小学、初中招生入学挂钩。从教育机制上看,学校教育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倡并鼓励学生差异化发展、形成特色,进而培养多样化、多层次的创新人才。
在政策层面,应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教育体系。当前学校教育及考试招生机制与提倡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仍存在冲突之处。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职能,更公平合理地培养和筛选人才,教育主管部门要不断巩固和完善个性发展教育理念及政策,促进个性化教育教学制度有效落实,鼓励学校采取差异化或个性化的培养措施。事实上,我国教育政策特别强调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比如,针对学生入学分班问题,制定“阳光分班”管理制度,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政策保障;针对“偏科”学生,建立更适合其发展的专业化教学体系及升学机制,以帮助其开发潜能和发挥优势,保障其升学和深造机会。这些都有助于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培养富有个性的创新人才。
在学校层面,应积极开展个性化教育教学。学校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努力摆脱以考试分数为导向、过分注重各科分数的误区。积极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避免过度重视分数而使学生失去个性特色、成为模式化的“产物”。根本而言,“阳光分班”是对应试教育说“不”,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素质教育的阳光之下。
在教师层面,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对学生具有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接纳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比如,在“阳光分班”制度之下,教师更容易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关照,可以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策略,避免采取“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优质教师资源不会向所谓的“重点班”倾斜,从而给班级和学生贴上“差班”和“差生”的标签。为了有效落实“阳光分班”,教师应积极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掌握每个学生的发展优势和薄弱环节,基于因材施教原则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充分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提升。
事实上,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个性品质在发展水平、发展类型和发展时间等维度上都存在差异。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发展水平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在现有发展水平上有所提升。就发展类型而言,学生的个性倾向会表现出不同类型,比如对不同学科或领域有不同偏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类型,积极引导并不断加以改善。此外,个性差异还表现在发展时间维度上,比如有的学生心智显露较早,而有的学生心智表现较晚。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本身有优劣之分。教师要用独特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蕴含着发展潜能,都能够拥有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发展前途,对学生予以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指导。
网友评论更多
809温忠欣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于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的通知
2025/10/16 推荐
2578澹台鸣全359
广州银行也撤退!基金托管资格申请成“鸡肋”?
2025/10/15 推荐
125武海秋虫蹿
央行:我国宏观经济基本盘稳固,中长期汇率稳定有坚实基础
2025/10/14 不推荐